大宗寓衢后"和谐"思想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汪群  日期:2018-06-01 来源 :东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来衡量,江南堪称当今中国社会和谐的典范。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与孔氏大宗南渡及南渡裔孙对孔子和谐思想的传承、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孔氏南宗裔孙继承和弘扬孔子和子思以道为统、以人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以及孔子提出的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想蓝图、制度安排、主体力量等思想主张,同时坚持孔子“先进于礼乐”和“时中”的大精神,以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人文背景为基础,以族群而非个体的力量,积极推动孔子思想从“庙堂之学”向“民生之学”转变,从“注述”孔子思想向“实践”孔子思想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痛自引责以收人心”,关于“学以行道教以化民”,关于“泗浙同源无间南北”,关于“学与人共有资于世”,关于“既有美实必假于言”,关于“斯道斯庙相为不朽”等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通过实践对江南社会和谐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以文献史料研究为基础,尽力所及吸收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通过南宗裔孙思想行为研究及大宗南渡前后的比较研究,探讨“大道南渐”对江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主要影响及孔氏南宗对江南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贡献,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民生路向、实践取向、开放方向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支点所在,在此基础上,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大宗南渡后,孔氏南宗裔孙推动了儒家思想向第四种路向即民生路向发展,并以坚忍不拔的实践品格弘道江南,这种发展路向及实践品格不仅对江南社会和谐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至今仍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浙江磐安榉溪村孔氏宗族文化复兴与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 陈晓芳  日期:2017-01-01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浙江磐安榉溪村孔氏宗族文化复兴与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清代衍圣公司法权研究
作者: 肖淑辉  日期:2017-01-01 来源 :山东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清代衍圣公具有一定司法权,主要体现为传统族权与政权的结合,一方面,作为孔氏宗族的大宗主,衍圣公拥有管辖族人以及宗族事务的权力;另一方面,凭借孔子嫡系子孙的地位,衍圣公的权力亦受到历代政权与法律的支持和维护。从管辖对象上看,衍圣公的司法管辖权包括孔氏族人和公府所辖属员、人户、田土等,其分布不以某一行政区域为限,且不受地方州县官的控制,遂形成独立于地方州县的司法管辖范围。衍圣公府是历代孔氏后裔聚居之地,亦是衍圣公司法权实现的主要依托机构。衍圣公府以族长衙门、管勾衙门、百户衙门等公府组织机构为载体,负责对孔氏族人、佃户以及田土的严密控制和管理。在司法审判程序上,衍圣公府大体遵循清代地方官府一般的司法运作程序,包括有起诉和受理,传唤、拘提和缉捕,调处,堂审判罚等步骤。衍圣公府虽非正式司法机构,但大体遵循清代地方官府一般的司法运作程序,有时还要借助地方官府维护自身利益。在司法实践中,衍圣公凭借其圣人嫡裔的身份和政治上的崇高地位对曲阜县、山东省内从省到县各级及外省地方司法均有干预,但方式和效果各异。曲阜知县长期由孔氏族人充当的特殊性,使衍圣公在曲阜建立起独立于县级司法以外的司法体系,对曲阜地方的司法审判有深刻影响。在山东省内其他州县司法事务的处理中,衍圣公或通过直接行文州县官,或通过对其上级司法机构的行文,实现对地方司法的干预,效果比较明显,有时也受到限制。对省外地方司法的干预主要围绕各处庙产的争夺和人户身份的认定为中心,但效果极为有限。
“三孔”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作者: 孔妍  日期:2017-01-01 来源 :新疆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曲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故里。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后世人们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1994年12月“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三孔”的管理机制持续创新,保护状况稳步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但是与此同时,“三孔”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现,例如过度开放、游客超载给“三孔”的文物本体带来损害,“三孔”周边的过度商业化、城镇化也使“三孔”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等等。如何看待并妥善处理好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是目前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机构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本文以公共管理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借鉴国内外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研究成果,细致分析了“三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行政管理体系不顺畅、法律法规保障滞后、专业人才缺乏、保护和利用方式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参与度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和社会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即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理顺行政管理体系,完善文化遗产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保护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文物科技管理能力,多渠道增加保护资金投入;健全社会参与遗产管理的措施:加强宣传和遗产教育,关注社区利益,鼓励企业参与,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保护,成立专家委员会,考虑孔氏后裔群体的参与等。本文希望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体系来实现“三孔”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共孔子学院政策
作者: 严怡君  日期:2016-12-12 来源 :淡江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2004年中共在韓國成立以孔子為命名的對外漢語推廣機構「孔子學院」。2004年至今,不到十年,孔子學院於全球設立數量,已經逼近建立百年的法語聯盟。學習一種語言的同時,也是在學習一種文化。文化的影響力則能有效穿透政治或經濟領域的隔閡。本文研究主題為中共孔子學院政策,孔子學院為中國對外漢語教學機構,其主要接觸的對象為國外公眾。 公共外交不同於傳統外交,其主要施行的對象為國外公眾,傳統外交則是以政府對政府為主。2001年911事件後,引起世界主要國家重新重視公共外交,中共近年來亦大力推廣,本論文將以公共外交為研
孔子的生死观研究
作者: 吴依容  日期:2016-12-12 来源 :中兴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由生至死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然而卻甚少人能勘透生死的奧秘。有幸的是,學者已注意到中國傳統思想中蘊含著許多值得提取的生死智慧,而起首進行研究。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儒家的生死觀仍有許多發展的空間。因此,本論文乃以儒家思想的開創者——孔子的生死觀為研究主題,希望能藉此提供建構儒家生死觀,乃至現代生死學的參考。 孔子的思想深受前朝文化的影響,亦在對傳統的突破中展現其價值。因此,本文首先回溯商周時期,發現其生死觀之建立主要依賴宗教信仰,缺乏對人之主體性的自覺。西周至春秋時期,雖然道德和禮樂成為人們生死所依循的規範,
中国大陆软权力发展与文化外交之研究 -以孔子学院为例
作者: 柯淑华  日期:2016-12-12 来源 :中兴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軟權力是建構在文化、意識型態、資訊力、國際規則等之上的非物質化的特殊力量-在國家綜合國力中的地位日益隆興,並且成為21世紀權力競 爭的核心。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全球化發展,各國相互合作、相互依賴、共同發展,跨界文化交流成為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再加上經濟發展後中共體認到除了經濟、軍事、政治等硬權力增強外,也要重視軟權力的提升,希望透過文化交流,增進他國對中國大陸的理解、支持,以緩和、消弭因經濟和軍事力增長所引起的「中國威脅論」。因此中共極力借助「中國熱」、「漢語熱」的熱潮,自2004年11月21日第
论孔子的文质统一思想
作者: 李天琦  日期:2016-12-12 来源 :吉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一句为人们所熟知的话语。然而,“文”在孔子那里表示什么?“质”又是何种含义?孔子的文质论表达了儒家对“人”的问题的怎样的哲学反思……这一系列问题似乎在以往对传统儒家哲学的研究中涉及甚少。本文力求以孔子提出的文质论为出发点,对这一系列问题给予探究,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揭示文质论深刻的哲学内涵。众所周知,对“人”的重视是孔子人生哲学的宗旨,他正是在对“人”的问题的探讨中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关注现世人生的人文精神。本文认为孔子提出的文质论也是阐释人的问题,确切地说是阐释人
对中共推广孔子学院之研究
作者: 李湘琪  日期:2016-12-12 来源 :淡江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21世紀的今天,除了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之外,世界各國更開始重視「文化力」的發展,其中,歷經改革開放30年,連年高速經濟增長,國際地位顯著提的中國大陸,亦開始踏出文化外交之途,尤其經年累月對外文化交流、傳播的嚴重赤字,更加速中共發展雄心,以漢語及文化推廣為重點的孔子學院,即是在此大環境下應運而生。從初期經費的支援補助,官方的文化交流計畫,民間的文化互動,師資力量的投放及培訓,到新型文化表現方式的運用等,種種規範化、現代化的策略操作,不僅意在使漢語成為具有文化魅力的世界性語言,中共更企圖在全球化背景下,透過
孔子「美」论思想研究
作者: 林盛彬  日期:2016-12-12 来源 :淡江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探索中國文化的特質,不能捨儒家思想。談儒家思想的起源,不能不瞭解孔子。欲了解孔子思想,不能不從《論語》著手。孔子思想的中心在於「仁」,「仁」涉及美與善。而論及孔子思想的終極關懷,是屬於「美」還是屬於「善」?中西學者向來將之歸於倫理與道德層面,少數人則從美學的角度來理解孔子,如郝大維(Hall, David L.)與安樂哲(Roger T. Ames)。那麼,《論語》可以如何理解?孔子的仁學思想體系可以如何建構?從接受理論的觀點來說,所有的解讀方式,只要不離文本,亦即凡是根據文獻資料為根據者,都可以是有效的
< 1 2 ... 111 112 113
Rss订阅